北纬34度31.47分,东经119度52.15分,又是一轮朝阳升起,一抹霞光渲染了海面,映照成了中国红。
4月9日上午9时许,黄海前哨的开山岛迎来了首批来客。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南京大金山国防园创始人张勇夫妇,带领党员和优秀员工,抵达这座面积仅为0.013平方公里的小岛,开启“致敬时代楷模——祖国边防万里行”学习实践系列活动,实地体悟“人民楷模”王继才及其夫人王仕花32年守岛所铸就的忠诚与奉献精神。
民间素有“江苏北有一对守岛人,南有一对守山人”的说法。两地虽处不同地域,却同样秉持着深厚的家国情怀,书写着爱国奉献的篇章。大金山国防园团队的此次行程,正是两种情怀的深度融合与传承。抵达开山岛,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家就是岛、岛就是国”的标语格外醒目。
“开山岛虽小,但领土神圣!”团队成员满怀崇敬之情,一步一个台阶,实地体会王继才三十二年如一日坚守孤岛,把青春和热血献给祖国海防事业的爱国奉献精神。沿途,非凡的泥鳅水窖、锈蚀的航标灯、斑驳的瞭望塔以及顽强生长的苦楝树,无声地诉说着守岛的艰辛。走进“开山岛夫妻哨”事迹陈列馆,留有岁月痕迹的国旗、纸张泛黄的巡岛日志、锈迹斑斑的煤油灯、听坏了的收音机……这些物件,记载着王继才夫妇守岛的风风雨雨,深深地震撼了众人。张勇感慨道:“王继才以一生诠释了‘平凡中的伟大’,这正是国防教育的核心要义。正如我们大金山国防园35年来的坚守,凭借一锹一锄将荒山建设成为示范基地,依靠的就是对国防事业的坚定信仰。”
岁月有痕,坚守无声。在开山岛小礼堂,大家观看了守岛纪录片,体会到了英雄夫妇32年如一日坚守岛屿的艰辛与忠诚。王仕花回忆道:“老王常常讲,岛是国家的,守岛就如同守家。他即便摔断肋骨也要护卫国旗,台风天气用绳索拴住身体坚持巡逻,虽历经艰苦却从未言悔,只说‘值得’!”张勇动情回应:“您和老王以生命捍卫国土,我们用双手建设国防园,形式虽有不同,但报国之心是相通的。”他讲述了大金山国防园从简陋窝棚起步,历经重重艰难打造成为千万人次接受教国防教育基地的历程,与王继才在孤岛的坚守形成了跨越时空的呼应。
“王继才同志‘择其一事、终其一生’的使命担当,与大金山国防园张勇夫妇35年坚守国防教育事业的精神一脉相承,令我深受触动。”国防教育志愿者、南京尼创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伟在聆听守岛故事后表示,一件事坚持做了一辈子,这种精神最令人钦佩。30多年的守护,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经历,这种奉献精神值得每一个人学习与传承。
灯塔旁,旗杆下,大家整齐列队、庄严肃立。伴随着雄壮激昂的国歌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张勇、姜庆香夫妇与王仕花并肩庄重站立。这面见证了王继才夫妇32年坚定信仰的旗帜,成为了两地国防教育工作者精神交融的象征。“人在旗在,旗在阵地在!”张勇誓言将“守岛精神”融入大金山国防园的发展之中,让国防教育的火种持续传递。
国旗下,王继才雕像旁,面对着鲜红的党旗,张勇带领党员高举右拳,“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宁静的小岛回荡着铿锵誓言。党员易善林说:“王继才守岛32年践行誓言,此刻我们面对同一面旗,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入党誓词的分量。大金山国防园35年的坚守,是党员践行初心的体现,我们必定传承这份精神。”
活动期间,张勇夫妇向王仕花颁发了义务指导员聘书。未来,大金山国防园将设立“开山岛精神”主题展区。姜庆香表示,不仅要学习楷模,更要成为“播火者”,传播坚守奉献精神,这是35年来坚守国防教育事业所肩负的责任与担当。
位于南京市溧水区的南京大金山国防园是全国中小学生校外研学教育实践基地和江苏省全民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张勇夫妇坚定为国防事业奋斗的决心和信念,用35年时间将一座荒山打造成全国最大的县级民营国防园,年接受国防教育人员达50万人次,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爱党爱国爱军的优秀学员,张勇荣获“全国模范退役军人”荣誉称号。
此次开山岛之行后,张勇夫妇对大金山国防园的未来发展有了更为清晰的规划。张勇称,将以开山岛精神为指引,用坚守、奉献和责任,将大金山国防园打造成全国一流的国防教育综合体。不仅要完善基础设施,引入科技展示手段,更要创新国防教育的形式与内容,开发一系列具有深度和影响力的国防教育课程,让每一位来到国防园的参观者,都能深刻领悟到国防的重要性与使命担当。姜庆香表示,计划每年开展100场以上国防教育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活动,将开山岛精神与大金山国防教育理念传播至全社会,凝聚起全民关心国防的强大合力。
山海有界,精神无疆。离岛前,团队在王继才长眠的山坡前驻足。张勇眺望远方说道:“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开山岛’,守住信仰,才能锚定人生的航向。大金山35年的坚守,就是在守护心中的‘开山岛’。”这场跨越山海的致敬活动,既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更是新时代国防教育工作者奋进的号角。正如王仕花所说:“岛是永远的家,国是永恒的根。只要有人接力,开山岛的故事就不会落幕,大金山的坚守也将与开山岛精神一道,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国防事业拼搏奋斗。” (闫士亮 孙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