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语】2025年11月19日,中彭会顾问朱浩熙应邀到徐州彭祖堂举办讲座。彭祖堂为彭祖气功第372代传人刘德华先生选址创建,现由其遗孀邱钰铭女士、刘德华先生嫡传弟子韩建先生主办。听课者有市老领导、高校学者和各界热爱彭祖文化的有识之士。讲座圆满成功,受到听众的热烈欢迎。
各位朋友:
今天,到彭祖堂讲课,同景慕彭祖、热爱彭祖文化的同仁们分享我研究彭祖文化的感悟和收获,对自己是个回顾,对大家是个汇报。近年,我应邀在武夷山、中彭会、北大徐州校友会、中国赏石协会等处讲过六七次彭祖文化。重话不讲了,今天讲的题目是《从彭祖那里汲取养生智慧》。
为什么讲这个题目?主要是彭祖虽然距今四五千年,但他的养生学说、养生功法对我们仍有现实意义。现在人一生病,就看医生,就吃药,医院里人满为患。古人说:上医治未病。未病怎么治?那意思是事先预防,尽可能少生病,不生病。事实上,不生病的人是没有的。一旦生病怎么办呢?什么病都吃药吗?须知是药三分毒啊!我认为,应当归真返朴,从中华民族第一位养生大家彭祖那里取经。他主张“以人疗人”,意思是激发自身的自愈能力,靠自身的能量防病疗患。这是一份非物质文化遗产,值得我们借鉴。
走近彭祖
回顾我研究彭祖的经历,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大致十年,主要是了解彭祖,研究彭祖。
1980年6月,我从安徽合肥调徐州工作。我是沛县人,高考到过徐州,大学毕业后在安徽工作十三年,对家乡并不了解。既然在徐州工作和生活了,我当然要了解徐州,了解现实的徐州,了解历史的徐州。由于彭祖不仅是这方土地的开山人物,自然要走近彭祖。当时国家正处于改革开放时期,强调发展经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彭祖是徐州重要的文化资源。研究彭祖,宣传彭祖,也有利于发展外向型经济。我研究彭祖,感到有一种使命感,没有谁给我下达任务,完全是自发的行为,先是点滴积累资料,走近彭祖,然后集中一段时间写作。
搜集彭祖资料,我从十个方面着手:一是从报刊、杂志中搜集有关彭祖的民间传说,有本地的,有外地的;二是查阅历史典籍,除了《春秋》《史记》等正史,还购置了一套影印、缩印大开十六本《笔记小说大观》;三是翻检先秦诸子著作,摘录有关内容;四是查阅方志,图书馆虽有地方志,但不外借。徐州师范学院郭殿崇老师不知从哪里借来台湾影印本《徐州府志》《铜山县志》,我来复印,每人一套,用起来很方便;五是阅读道家典籍,我购买了巨本《道藏》,又借了老本《神仙传》;六是搜集出土文物有关彭祖的内容,如1972年出土的马王堆汉墓图册、1983年出土的湖北张家山汉墓资料等;七是从博物馆搜集资料,从北京雍和宫、徐州博物馆搜集《彭祖观景图》等珍贵资料;八是对彭祖遗迹现场考查,曾同市博物馆老馆长邓毓昆先生,徒步沿民主路、徐州三中到五省通衢牌坊,考察古城墙走向,研判彭祖墓遗址的大致位置,并多次到大彭山下大彭村和萧县王山窝考察;九是向学问家和专家请教,曾向著名科学家钱伟长先生请教,并同苏州大学著名教授钱仲联先生、徐州师院王进珊先生通信问教;十是同彭祖传人交流,同彭祖烹调传人、国家一级厨师胡德荣先生多次交流。同彭祖功法传人刘德华先生也多次交流。一度,全国饮食界曾推春秋时期的易牙为烹调祖师,胡先生写文章,主张彭祖是厨行鼻祖,得到公认。当时,我们都住在奎河沿上,经常见面交谈,我也到他家拜访过。1994年9月20日成立徐州彭祖文化研究会时,他力主我任会长。此外,同彭祖功传人刘德华先生也多次接触,他到我家多次,我到北京也拜访过他。
1994年9月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彭祖》精装本和平装本
十年积累,又做了一些考证,做足了功课,1993年动手写《彭祖》。白天上班,晚上写作。床头靠墙角放个小桌。夏天没有空调,一手摇扇,一手写作。为防蚊虫叮咬,双脚泡在水盆里。冬天没有暖气,上身穿大衣,脚下蹬双新疆大头鞋,每天规定2000字,不社不睡觉。星期天、节假日更是全力以赴。我算了一笔账,每晚写4小时,一周20小时,周六、周日每天10小时,加起来40小时,就是5个工作日,等于多上一个星期的班了。虽然在职工作照做,同事也有议论。我写诗自勉:“床头墙角挤书桌,纸上卷中岁月磨。夜夜孤灯相伴守,争知墙外起风波。”1993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冲来徐视察。我称他彭老,说彭祖是你们受姓始祖啊。他告诉我:“我其实不姓彭,姓许,言午许。”我请他题写《彭祖》书名和书房名,他欣然命笔。因为他总喊我小古董,我请他题写小古董斋作书房名。他想了想,题了个“文斋”,并勉励我说:“小古董,今后多读些书,多做些研究,多写些文章,不要当官!”这对我既是关怀,也是鞭策。1994年,书稿完成。用彭冲题签作封面,臧克家题签作内封,程大利作序,宋庆龄基金会秘书长王路遥帮我联系作家出版社,1994年9月由出版了精装本。当年10月彭城文化节,市委、市政府把此书作为礼品赠送佳宾。1995年1月20日,市委、市政府向国家老龄委赠送《彭祖》,王晨当时是光明日报总编,应邀出席了赠书仪式。1995年4月6日,作家出版社、北京中华文化促进会在京联合召开了《彭祖》作品讨论会。这些活动,海内外媒体都作了报道。后来又出了平装本。一段时间,武夷山、四川彭山、浙江临安等处在争彭祖。《彭祖》一出,他们不争了,没有大彭国,哪有彭祖!1996年,铜山夹河乡改为大彭镇,铜山县重修彭祖庙,整修彭祖井,迁建彭祖墓。海内外彭氏接踵来徐祭祖,提高了徐州的知名度。回头看,自己研究彭祖,虽然吃了些苦,但为家乡做了一件对的事情,还是很欣慰的,也是一种享受。
走进彭祖世界
研究彭祖的第二阶段,有三十年。因搜集材料写《蒋天枢传》《蒋天枢年谱》用去十多年,写《西楚聊斋》又用近十年,此外主修《古沛朱氏族谱》、编辑《(全国)朱氏族谱名人序》又用去五六年,真正用彭祖研究的时间不多了。2006年,根据钱伟长教授建议,将“民间说彭”部分从《彭祖》书中去掉,内容增订,出了繁体字本《彭祖》仍为精装本。为满足读者需要,2016年,我将“民间说彭”充实,出版了《彭祖传奇》。2016年6月,我被中华彭祖文化研究促进会(简称中彭会)聘为顾问,当年8月出版了《先贤彭祖》,我的文章占三分之二。
2016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彭祖》修订本(繁体字本)
彭祖热不断升温,我在想,彭祖研究如何深入的问题。彭祖对开发这方土地作出过很大贡献,值得纪念,但彭祖的价值,主要在于养生文化。如何深入,就应该从彭祖养生切入,传承彭祖文化的精髓,帮助今天的人们延年益寿。可是,这是一个难题。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历史上的《彭祖经》失传了。尽管如此,经典的部分言论和彭祖养生行为尚保留在《道藏》和《彭祖传》中,值得挖掘、整理、研究、弘扬和传承。这些年,我对当前彭祖文化现象有些思考,也对彭祖养生言论反复琢磨,有所体验,也有些感悟。
2016年6月出版的《彭祖传奇》和同年8月出版的《先贤彭祖》
一,关于彭祖烹调术。彭祖出身祝融之家,帝喾大帝时,其祖父吴回是火正,也就是火神爷。先人们起初茹毛饮血,有火后开始吃熟食。彭祖调和鼎鼐,把熟食进步到味食,增加人的食欲,补充人的营养,是一个了不起的贡献,提高了民族健康水平。彭祖手创哪些饮食呢?见于文字记载的、可以肯定的,是雉羹。屈原的楚辞《天问》,有“彭铿斟雉,夫帝何飨?”之句。汉代王逸注:“彭铿,彭祖也。好和滋味,善斟雉羹,能事帝尧,尧美而飨食之。言彭祖进雉羹於尧,尧飨食之以寿考。”宋代洪兴祖补注:“彭祖,姓篯名铿,帝颛顼玄孙,善养性,能调鼎,进雉羹於尧,封於彭城。”雉羹传承至今,现在徐州两来风等饭店还在制作,早点供应,不过野鸡肉换成了家鸡肉。雉羹,又叫“sa`汤”。这个“sa`”字,平舌,去声,辞海上有,字去扌,换月字旁。离徐州较近的宿州、山东临沂还这样写。徐州现在写成“饣它”汤。这个“饣它”字,是个不规范字,而且读音“shaˉ”,卷舌,平声。这出在彭祖的故国,会贻笑大方。纠正办法,我想,一是恢复原来的字,二是称学名“雉羹”。钱伟长教授对我说过,徐州周围有很多山林,可以放养野鸡。野鸡很漂亮,有观赏价值,有利于发展旅游;野鸡繁殖快,飞不远,好捕捉,野鸡多了,也可用来做雉羹,传承彭祖美食,一举两得。这是一个好的建议。至于说彭祖手创“羊方藏鱼”,只见于民间故事,不见正式记载。近年,国家一级厨师朱诚心开发彭祖宴,想法是好的,但能不能叫响,很难说。我认为,举世公认彭祖是中华民族烹调祖师,全国八大菜系(鲁、川、粤、苏、闽、浙、湘、徽)都源自彭祖。如果按徐州人的口味,从八大菜系中撷取数种,辅以徐州地方馔,定名为“彭祖宴”,既简便易行,又众口能调,或许是一种好办法。
雕塑家李本华和朱浩熙向邱钰铭女士、韩泽宇先生捐赠彭祖铜像
二、关于彭祖房中术。彭祖经典和传记中,有“房中”的说法。推原其本义,男女交接的目的,主要是为繁衍后代。汉代《引书》开篇文字:“春产、夏长、秋收、冬藏,此彭祖之道也。”是说人的养生行为,要顺应天时,春季万物复苏,动物普遍发情,应该是女性最适宜怀孕的季节。所说房中之道,是指人过中年的交接之道,应该节制房事,“房事不节则劳瘠发”(《摄生养性论》),过度辛劳,瘦弱多病;“一岁之忌,暮须远内。一交损一岁之寿,养之不复。”(《养性延命录》)。 葛洪《彭祖传》:“天地得天交接之道,故无终竟之限;人失交接之道,故有伤残之期。能避众伤之事,得阴阳之术,则不死之道也。天地昼分而夜合,一岁三百六十交,而精气和合,故能生产万物而不穷。人能则之,可以长存。”从文字记载看,唐代孙思邈最早提出房中术,原文为:“人年四十已下,多有放恣,四十已上,即顿觉气力一时衰退。衰退既至,众病蜂起,久而不治,遂至不救。所以彭祖曰:以人疗人,以得其真。故年至四十,须识房中之术。年未满四十者,不足与论房中之事。”(《千金要方》)可见男女交接是正常现象,但从养生角度,人过四十岁,气力衰退,就要节制房事了。所说“以人疗人”,实际是指人要激发自愈能力,预防和疗治自身伤病,并非像某些人所说的男女交接的种种方技。针对与年轻女性交接可以延年益寿之说,东晋葛洪《抱朴子》曾尖锐地批评是“此皆巫书妖佞过差之言”,指出:“若欲纵情恣欲,不能节宣,则伐年命。”有人打着彭祖养生的名义,对房中之道进行曲解,大失彭祖学说的本义。钱伟长教授跟我交谈时,认为庸俗了,不赞成。
三、关于彭祖摄养术。彭祖有《摄生养性论》,摄生是主动调养,养性就是养命。过去,双亲去世,子女有“几欲灭性”的说法。灭性就是不活了。彭祖养生是一个系统,涵盖诸多方面,如养心、导引、吐纳、药膳等。彭祖淡泊名利,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在养生功法方面,突出的是导引术。文献中有记载。《庄子》讲了“熊经、鸟伸”两种。《淮南子》讲了六种。七十年代,马王堆汉墓出了导引图和古医书,提到十种仿生导引图式,有四十四个图。1983年,湖北张家山汉墓出土一部《引书》,是专门讲导引术的。包括徒手导引、器械导引、仿生运动、两人导引术、呼吸导引等,几十种治疗疾病的导引动作,比较零碎,不便世人掌握。东汉华佗的五禽戏,就是总结和借鉴仿生导引改进而成的。我多年感悟彭祖经的断简残篇,感悟彭祖所讲的“摩搦”,可以理解为手掌、手臂与身体接触时加力,力度适中,既有痛感,又可承受,会有一定疗效。如立掌摩搦腹股沟,每天36次,可以预防、缓解、疗治前列腺疾患。彭祖所讲的“伸腰”,我们乡间叫“出懒身”,可以预防、缓解、治疗消渴病(糖尿病)。中国著名生物学家、教育家、中国生物物理学家奠基人贝时璋活到107岁。据其家人说,他生前经常“摩搦”身体有关部位。但是,究竟如何“摩搦”,“摩搦”哪些部位?并没有固定的说法。
追踪彭祖导引术
我研究彭祖的第三阶段,是从今年开始的。经过几十年的苦苦求索,最大收获是找到并习练、掌握了彭祖导引术。
彭祖养生文化是学问,也是功法,具有实践性和操作性。研究、学习、弘扬彭祖文化,重要的是传承,让彭祖走进我们的生活,让彭祖文化造福后人,提高全民族健康水平,使更多的人延年益寿。
彭祖是道家先驱,是得道者。道家学派的形成,在春秋时期。儒家是入世的,佛家是出世的,道家是研究自然、社会和人生关系的,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健康长寿。道教虽然形成于东汉,但继承了道家的传统,重视养生。基于这种认识,从今年6月起,我跟随武当山道医传承人常雪老师学习道医功法,先后学习了太乙桩功、太乙导引术、太乙静功(打坐)、真元道医回春功、道门八段锦等,最大的收益是找到了彭祖导引术。
道医传承人常雪老师
太乙桩功起源于2000多年前,回春功起于东晋著名道士、四大天师之一、寿长136岁的许逊,八段锦则起于北宋。而桩功、回春功、八段锦皆源于太乙导引术。据真元《道医讲义》:“4700年前秘传的导引术为我们释放负能量、提升身体正气,疏通经络,引导气血,掌握健康人生。”太乙是道教的核心概念,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及至高神祗,具有哲学、神学与天文等多重内涵。
我认为,太乙导引术就是彭祖导引术。依据是:一、《道医讲义》说太乙导引术起源于4700年前,因当时无文字记载,古史断代一直没有定论,所以“4700年前“并非精确数字;尧封彭祖于大彭氏国,尧帝距今4382年。这与道医所说基本吻合。二、根据文字记载,最早的导引之士只有彭祖。如《庄子·刻意第十五》:“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之所好也。”葛洪《彭祖传》也说彭祖“善补导之术”。“其体中或稍有不安,便导引闭气,以攻所患。”所说闭气,是指吸气、闭气,以意念带动气血送达患处。三、汉代《引书》是专讲彭祖导引术的,其中有“秋日,数浴沐”,“冬日,数浴沐”。其中“浴沐”二字,当代专家学者多解释为“多洗澡洗头”(高大伦《张家山汉简〈引书〉研究》)。在远古时期,秋冬季节多洗澡洗头不仅不现实,也办不到,没必要。了解太乙导引术,便茅塞顿开。导引术中,凡拍打身体的部位都称浴,如浴手、浴身、浴腿、浴肾、浴肩背、浴丹田。浴,本意是以水洒身,后来引伸到其它方面。如“澡身浴德”,指沐浴在道德中,清除人们身心的污秽。导引术的浴,则是指用手法清理堵塞的经络和气血中的毒素。这也证明,汉代典籍记载彭祖是导引第一人。《道医讲义》所说太乙导引术为“秘传”,是一代代道家私相传授的。
导引术有一套固定的模式,不宜缺,不宜加,不宜改。要求形、气、意“内三合”,意念到哪里,动作到哪里,气血到哪里。导引的目的在于:培补元气,疏通经络,排除毒素。修习导引术,不仅可以养颜,还可缓解神经衰弱,增强记忆力,是调理癌症肿瘤、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疏通脏腑、四肢及全身经络的良方。
太乙导引术第十势“浴身”示意图
导引术从起势开始,引导习练者从生活态进入练功态。功法十五势:第一势:布气摩面——驻颜摩面法;第二势:夹鼻——鼻腔修复术;第三势:划太阳(太阳穴)——神气修复术;第四势:拉耳——耳病自愈法;第五势:梳顶——健脑供血术;第六势:拍头(百会)——预防中风术;第七势:叩脑(后脑)——提升记忆术;第八势:摩大椎——防御风寒术;第九势:浴手——手部经络疏通法;第十势:浴身——脏腑内壮法;第十一势:浴腿——腿部经络疏通法;第十二势:暖肾——壮腰补肾法;第十三势:浴肩背——肩背放松法;第十四势:浴丹田——启动生命元气法;第十五势:悬照——阴阳平衡术。最后有收势:全身真气收归丹田。(如时间允许,可以逐势现场简单示范)
导引术功法均为立姿,动用双手,从头到腿,循经拍打,涵盖全身各个部位,益及五脏六腑。动作要求严格,力度适中,次数一般为九、三十六。且功法成套配套,易于学习、掌握,与中华传统武术高度融合,坚持修练不辍,不仅可增强自愈力,而且有益于身体修复,提升精气神。从近年同修者的反映和体检证明,一门深入,坚持不懈,收到了“导气令和,引体令柔”、“精满、气足、神旺”、“病者康、康者寿”的功效。
太乙导引术第十一势“浴腿”示意图
习练导引术,每天卯、辰时(5:00—9:00),每次半小时左右。我已习练半年,自我感觉良好,我今后还会坚持下去。当然,学习道医的其他功法也很有必要,如回春功,是讲一年四季如何调养五脏的,春季养肝、夏季养心、秋季养肺、冬季养肾、每季第三个月养脾等。
彭祖导引术是传承彭祖养生的一个很好的抓手。我们生活在彭祖的故国,从彭祖养生中汲取智慧,应该普及和推广彭祖导引术,男女老少皆可习练,让这套导引术进入百姓家,成为中老年生活晨练不可或缺的内容。这不仅会充实徐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丰富、活跃徐州人民的文化生活,也会进一步提高徐州的知名度,带动徐州旅游事业更加红火。
以上不妥之处,恭请各位不吝赐教。
讲座主讲朱浩熙和部分听众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