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剪刀“剪出”彭城故事,一套包装让老卤味闯进年轻零食清单……10月25日,“非遗传承,广告赋能——徐州非遗实践成果展暨非遗文化展演”在江苏师范大学举办。60余名“00后”学子化身“非遗创意官”,带着为18项徐州非遗量身打造的“年轻态”方案集体亮相,为非遗传承注入青春动能。
这场精彩展演获得徐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大力支持。作为本次实践活动的重要合作单位,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积极搭建平台,展现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国家级一流课程《广告业务运作实践》的匠心深耕,为该校师生与徐州市18项非遗项目的传承人搭建沟通桥梁。
课堂搬进实践“作坊” “链式推进”非遗传承
今年上半年,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联合徐州市文广旅局非遗处,依托《广告业务运作实践》课程,组建起一支由47名22级广告学本科生、15名艺术设计研究生组成的“非遗创新实践团队”。团队深入18项非遗项目一线,开启“市场调研—传承与传播策划—创意设计”全流程实战,让广告理论扎根非遗传承实践。
“为了摸清邳州纸塑狮子头的‘根’与‘魂’,我们团队数月间多次往返邳州,‘蹲点’传承人工作室。”学生陈静回忆,团队细致记录28道传统工序,翻遍12本地方史志,厘清这项技艺从百年祭祀用品到潮流文创的脉络,为创新打下坚实基础。
在课程实践中,团队不仅聚焦民俗类非遗,还覆盖衣食住行多元领域——跟随“冯天兴烧鸡”传承人学习“八料老汤”14道核心工序,针对年轻人需求设计“健康卤味”新包装;向汉绣传承人讨教独特技法,将百种传统纹样转化为潮流饰品,还构思汉绣快闪店方案;邀请彭祖导引养生术大师录拍教学内容,设计“Q版”动作分解图谱,让古老养生术适配现代碎片化健身场景。
“需求导向、产教融合”是江苏师大国家级一流广告学专业的鲜明底色。自2005年起,该课程以“分层分阶、链式推进”为核心导向,搭建“理论学习—社会实践—学科竞赛—翻转课堂—复盘改进”的完整闭环,助力学生从“会写方案”升级为“能落地实践”。
政产学研用联动 让非遗产品更实用
老手艺如何打破时空壁垒打动年轻人?非遗如何融入日常?“展品”怎样变“用品”?带着这些思考,江苏师大的学子们从三餐四季、日常器物、休闲养生切入,用创意为非遗注入青春活力。
“剪纸的核心魅力,就藏在‘一把剪子、一张纸’里,一折一剪间能勾勒万千世界。”徐州剪纸摊位前,22级广告学专业学生王祖微介绍。经前期调研,团队提炼“一把剪刀剪彭城”主题,让徐州剪纸摆脱“静态展示”局限,成为“可体验、可购买、可传播”的潮流产品。一剪落下,剪出出圈金句,剪出非遗传播新图景。
“你们的方案提出‘门笺艺术小站’‘不一样包装’等主意,很实用!”新沂合沟门笺传承人窦昌建感慨道,学生们的方案让这项古老技艺看到年轻化的希望。“师大学生的实践报告我反复看了几遍,‘老师傅的手艺数字化’的发展方向,还有开发文创礼盒、做线上内容等思路,能落地、效果好。”徐州石磨香油传承人魏奎表示。
据了解,新沂合沟门笺通过影像记录制作过程,突破节庆装饰场景;徐州馓子、胖王爷中式糕点换“健康轻食”包装,闯进年轻人零食清单;云龙烙画延伸到杯子、钥匙扣等用品,让艺术随身可见;苏氏推拿推出可视化图解与轻体验课,成年轻人碎片化养生新选择。
“非遗传承不是独角戏,政府出政策、高校出创意、传承人出技艺,缺一方难持续。只有三方携手,让协同成果服务非遗传播与市场需求,才能让年轻人接受并喜爱非遗。”徐州市文广旅局二级调研员韩如海认为。
家国情怀融入专业素养 激活青年文化自信
“为给新沂窑湾绿豆烧找潮流定位,我们跑遍徐州周边的乡镇,访谈300余位消费者。”参与项目的岳佳佳说,为摸清口味偏好与包装需求,团队连续三周课余奔波,无论刮风下雨都未停歇。
类似故事在团队中随处可见。为挖掘邳州花鸟字内涵,学生多次拜访传承人,记录“以字为骨、以画为魂”技法,提炼“字画合一”创意;面对徐州泥塑、面塑、风筝,团队跳出传统摆件局限,融入两汉文化元素,开发可定制挂件、IP形象。这段“政产学研用”实践经历,让“文化自信”从课本概念,化作对本土非遗的珍视与自豪。
“在课堂理论讲解外,让新时代的大学生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当责任,通过自身实践把课堂所学融会贯通地运用到文化的传承创新中,这也是我们国家一流课程建设的重要使命。”该课程负责人、传媒与影视学院教授樊传果介绍。
自2011年以来,《广告业务运作实践》课程从最初为中小企业品牌营销传播服务,发展到覆盖18项非遗的规模化实践,累计孵化15篇江苏省优秀毕业论文(设计),斩获70项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国家级奖项、170项省级奖项,成为新文科建设“政产学研用赋能文化传承”的“江苏师大样本”,更让家国情怀融入学生专业素养,擦亮成长道路的精神底色。
“18项徐州老手艺进课堂,是学校‘政产学研用’融合育人的实践,更是青年智慧激活非遗生命力的探索。”江苏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商亮表示,学校将深化与地方、传承群体协作,为地方文旅发展与文化自信建设献力。(通讯员 赵悦 刘俊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