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7日下午,一辆满载《两汉文化》第三期会刊的面包车停在了徐州市两汉文化研究会门前。李君超会长以及有关正在商讨工作的人员闻讯后,迅速把一包包还散发着墨香的《两汉文化》第三期会刊搬进办公室并摆放堆垛整齐。随即,李君超会长以及在场的研究会相关人员成了这期会刊的首批读者。
这是凝结着李君超会长以及研究会有关人员心血的一期会刊。从确立本期会刊的编辑指导思想、约稿组稿、会刊栏目设立、图文编排校对到最终确定整个会刊的图文内容,宋余东、夏凯晨副会长带领相关人员一次又一次的开会研究和修改变更,其间数次调整,数易其稿,使得《两汉文化》第三期会刊逐渐趋向完美和高质量,充分显示了身为两汉文化研究会人对待工作严谨以及精益求精的态度。
翻看着眼前装帧精美的会刊,每一位在场人员心情都格外舒畅,脸上洋溢着一种兴奋与自豪之情。大家一边认真浏览欣赏着会刊的每一个篇目的图文内容,一边不由自主的发着感慨和议论。有的人赞叹道,李会长的卷首语写的真好,卷首语不仅文采飞扬,而且高屋建瓴,真是为会刊太增色了,真正为会刊起到了提纲挈领的引领作用。有的人说,我们这期会刊刊发的图片质量真好,可以说无论是从图片的清晰度,还是从构图和主题表现上来看,比以往两期的图片质量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你们看看,这张图片是谁拍摄的,拍的真好,真正达到了专业级水平。哎哎哎,你们看这张照片拍的也很好,这一张是谁拍的啊。就这样大家七嘴八舌的议论着,兴奋着。我们这期会刊编排思路清晰,重点突出,真正体现出了高质量,还有的人这样附和道。李君超会长动情地说,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的这期会刊实现了高质量,这其中包含了大家共同的心血和付出。尤其是刘玉芝主任更是为此事无巨细的付出了大量心血。玉芝主任具有丰富的杂志编辑工作经验,更具有对待工作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其工作状态和精神风貌是研究会全体人员风貌的一个缩影,一个典型的代表。在这个《两汉文化》第三期会刊与读者见面的特殊时刻,尤其要对玉芝主任提出表扬。
《两汉文化》第三期会刊除了每期都有的学会动态和学会巡礼等常规内容以外,重点安排了狮子山楚王陵发掘30周年专栏和汉代四绝之汉玉两个重中之重栏目,为读者较为全面集中了解狮子山楚王陵和汉代四绝之一的汉玉方面的知识和史实提供了很具权威性的一个窗口。有关狮子山楚王陵墓出土文物以及墓主归属、把汉玉列为“徐州汉代四绝之一这些重要的学术问题,也是研究会近年来研究关注的重点学术领域,同时也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研究成果。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会刊在汉代四绝之一汉玉这一栏目里还列入了中华诗词学会理事、江苏省诗词协会原副会长现顾问、徐州市诗词协会顾问、徐州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徐崇先等一批诗人雅士咏徐州汉玉的诗词和赋作等佳作,既有一定的权威性,又增加了会刊的可读性。徐州市政府原副市长、江苏省政协原常委、省地矿局原副局长、赏石一级鉴评师孙大亮也专门为本期会刊撰文,盛赞徐州汉玉的精妙绝伦,成为汉代四绝之一汉玉专栏的一大亮点。本期《两汉文化》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会刊对研究会开展的“汉代农耕文化”等一系列重要专题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给予了充分报道。(张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