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日下午,涉外商事纠纷“一站式”解决机制调研团有幸邀请江苏省产业海外发展协会副会长、秘书长佘昊明在河海大学江宁校区行政楼812参与本次研讨活动,团队全体队员聚焦行业协会问题解决机制、企业帮助服务具体内容展开活动访谈交流。
江苏省产业海外发展协会是一个致力于推动江苏企业国际化发展、促进产业海外合作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主要在前期为企业提供规划、指导方向。
会上,佘会长紧扣访谈提纲,从结果导向出发,结合企业实际案例,与团队深度讨论、分析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需要的涉外法律服务。同时,佘会长指出,“一站式”资源并不仅是法律资源,更是从注册到生产再到销售的全链条服务,其中协会主要在前期合同拟定,商议纠纷解决途径及法律风险防范等环节发挥作用。
图为佘昊明会长与调研团成员和指导老师李祎恒校长交流。罗汝寒 供图
针对团队提出的效率瓶颈问题,佘会长指出,当下企业出海中面临的主要困境在于“中间人偏差”,即语言、产品标准认证等问题,阻碍企业扩大对外影响力,大幅提高成本。因此,中国本土纠纷解决机构需进行国际化布局,如南京仲裁委计划在阿布扎比建立分庭,为中国企业提供本土服务,用中国方式解决纠纷,加快掌握国际司法话语权。此外,也要考虑宗教、语言、标准、时差、认证等因素的影响。
由于知识产权保护是出海企业的高频纠纷领域,佘会长围绕“如何确保研发成果的归属”这一核心问题,强调在相关纠纷中协调成本和销售途径是解决纠纷的主要考虑因素。而关于销售途径,佘会长提到,展会是目前推广商品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新加坡和香港尤为普遍,在新加坡甚至形成了成熟的展会经济。展会对知识产权保护作用在于通过汇集商品,来确定商品是否存在雷同的情况,进而确定知识产权的归属。
企业涉外纠纷解决具有复杂性的特点,佘会长指出,这不仅是一个法律问题,要考虑税法、劳动法、合同法、土地法等诸多法律,还要注重非法律的、商务的、合同相关的问题的前置解决,具体包括:如何保证专业人士是专业的?如何提供切身帮助?(例如是否符合当地标准),即最终落脚于产品的顺利销售。
目前,江苏省产业海外发展协会正计划与其他协会以及13所高校建设“江苏省涉外法律援助中心”。结合实际案例,佘会长启发团队从结果导向思考,结合企业出海可能遇到的问题,分析该平台包含哪些机构。如前所述,企业遇到的问题是多样化的,因此平台将提供全链条服务,针对企业注册、员工培训、翻译、公证、招聘等需求,邀请相关机构入驻。
最后,佘会长与团队分享江苏省产业海外发展协会的后续规划:协会将在碳交易、ESG(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估)、产品标准认定等方向做出努力。寄语团队成员,作为新一代法律人,在较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涉外领域具像化,就业潜力大,法学生要加强培养语言、专业知识、产业方面的能力,建设复合型人才,助力中国企业出海。
图为佘昊明会长与调研团成员、指导老师李祎恒校长、法学院党委书记刘成钢合影。罗汝寒 供图
(通讯员:王颢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