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 “扶贫资金”诈骗陷阱,莫成电诈“工具人”​

2025-03-27
来源:邮储银行盐城分行

近期,盐城市大丰支行在日常业务办理中,凭借高度的专业素养与敏锐警觉,成功拦截了一起疑似电信诈骗资金外流事件,有力守护了客户的资金安全,为维护金融秩序稳定添砖加瓦。

3 月 9 日中午,临近下班时分,一位客户前来办理 49800元的取现业务。因金额特殊,柜员询问取款用途,客户称这笔钱是向他人借的彩礼,用于儿子订婚。然而,该取款金额并不符合常见的借款习惯。且客户回复迟疑,神情紧张,且在整个过程中频繁通过微信与他人交流,种种迹象表明,似乎有人在远程指挥她应对银行的询问。大堂经理恰好提到,行内有一位客户经理与该客户熟识。营业主管迅速与客户经理取得联系,经核实,客户经理表示以客户的经济状况,并无借款的必要。

营业主管立刻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马上向客户详细普及出租、出借银行账户涉及电信网络诈骗需承担的违法犯罪法律责任。客户听后,决定暂时放弃取款。但营业主管仍忧心客户会前往其他网点取现,从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便让客户经理继续与客户沟通。最终,客户充分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听从建议前往当地派出所报警。

事后,客户特意来到网点,向营业主管表达诚挚谢意,坦言若不是被提醒去报警,恐怕造成严重后果。原来,客户几天前接到陌生电话,对方称其在 “扶贫” 名单之中,随后添加了客户微信,并告知只要按要求操作,就能获得一笔资金。客户一时轻信,险些沦为电信诈骗的 “工具人”。

在这个信息爆炸、通讯便捷的时代,陌生人的电话往往隐藏着诸多未知风险。当接到自称来自各类机构、以 “扶贫”“补贴”“中奖” 等诱人理由打来的电话时,务必保持冷静,千万不要被花言巧语迷惑。不要轻易按照对方要求提供个人信息、银行账号,更不要随意转账汇款。牢记,正规机构不会通过这种不明渠道进行业务办理。同时,要时刻警惕自己是否正在被不法分子利用,一旦察觉情况可疑,应立即挂断电话,并向身边可信之人或相关专业部门咨询。每一个人都是自身财产安全的第一守护者,唯有不断强化自我防范意识,才能让诈骗分子无处下手,切实守护好属于自己的财富与安宁生活。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