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出于貌,色发于目,皆是心灵、心意、心性之感应。感化五色,着色于意,是对绘画中意象色彩的心灵观照。
在艺术发展的长河中,女性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在当下,女性题材艺术更是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
女性工笔画艺术家凭借细腻、敏感的直觉,从自身生活、情感和周边环境中获取灵感,凭借自身的独特艺术视角和语言表达方式,阐述她们自身的生命体验和生活、情感,将其对生活实践和认知转化成视觉语言,以隐喻、温婉的面貌,在学院派的基础和精致的制作技术中,实现自身真实情感的流露。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家,徐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曾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中国文学艺术发展专项基金青年文艺人才培养资助项目”。作品多次在中国美协主办的展览中入选、获奖,其中作品《代表》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被浙江美术馆收藏;《吉祥草原》入选文化部和中国美协主办的首届中国重彩画大展并获优秀奖。
在画展上初识李雨蔚,诗意、梦幻、精微、静气,是对她作品的最大印象。见到本人,愈发觉得内敛敏锐、惠心兰质,时隔许久依然会为她对待艺术的执着与纯粹精神、对待生活的热情和真诚态度所动容。
1、永不停歇的艺术探索之旅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一成不变的艺术是僵化的 、没有生命的艺术。
李雨蔚工笔马的特别之处在于变奔腾的“动态马”为诗意的“静态马”,定格于马的“一瞬间”,画出了马的千般阳刚、万般温情,含情脉脉,韵味无穷。
工笔画是一个开放的领域,表达着不同时代的生活景象和美学追求。工笔画之所以能绵延数千年,有着不竭的生命力,就在于它在媒介、技巧上具备了兼容中西、汇通古今的可能性。
工笔之难,一在形准,二在不俗,过于“工”就是呆板、机械,显得了无生趣。设色亦然,过淡无神,过艳则俗,所以能否“工”中求趣、求雅、求新,也是一种挑战。
李雨蔚工笔作品的出现,给人一种如梦如幻的温馨感觉,标志着她的艺术探索迈出了突破性的一大步。
2、神出于貌 画以载心
“绝对真实”是艺术家主观思想真实与客观生活真实辩证统一的结晶,它既源于自然真实又高于自然真实。超现实主义者所追求的艺术表达,其存在的意义是帮助人们克服内心的失望情绪,重新发现美好的世界。
笔墨和色彩是一种积累,功力和诗意是一种苦练和参悟,而修养是文化积淀与知行统一的过程。李雨蔚把纯情与至美化作诗意的表达,进而蕴含于艺术的形象中,经历了一番苦苦的磨砺和追寻。
李雨蔚的工笔画,用的是“尽其精微”的手段,通过“取神得形,以线立形,以形达意”获取神态与形体的完美统一。
《红藕伴秋 之一》
与我们合作展出的《如梦》系列作品,是运用“拟人化”手法,以一匹或一对萌马表现出一种如梦如幻的温情感受,给观者带来诗意的想象空间;把纯情与至美化作诗意的表达,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蕴含于艺术形象中,感悟世间的美好。
《如梦》系列
在梦境与现实之间,每一幅作品似乎都有了新的意味,笔调是浪漫的、温暖的,传递着希望、纯良和爱。画画于她而言是真实表达内心情感的方式,早已与生命融为一体。
除了马题材之外,工笔画人物一直是李雨蔚创作的主题。这其中,不仅有对历史的回顾,对现实的观照,更有对理想和信念的致敬。
《我们 之一》
《徘徊花物语》
《夜曲》
在艺术的道路上,李雨蔚一直在默默前行、苦苦探索,“于墨海中立定精神,笔锋下决出生活”,用笔墨追逐梦想,又将梦想的痕迹留在自己的笔墨中。
3、艺术与商业平衡之道
对艺术与商业平衡的探寻,推动文化的创造与链接,是我们一直以来的价值追求,这与李雨蔚的创作理念不谋而合。
艺术本身就是为了表达独立的灵魂和精神,因此,唯有从这一方面出发,才能真正达到文艺创作与商业化的自洽。为此,我们策划了本次“以梦为马,踏歌同行——湖心生活艺墅馆美术作品展”。
在当代文化语境下,李雨蔚以工笔画传统绘画语言和媒材,表达出对传统与当代、过去与未来、真实与隐秘等生活中诸多方面的探寻与思考。而艺术与商业的结合,不仅丰富了活动内容,同时也借助营销体系,让艺术触及到更多元化的人群,从而拉近大众和艺术之间的距离。
以艺术创作进行世间的修行,以画入道。李雨蔚真正做到了对美的发现与启发,在绘画创作中寻找到绚丽轻盈的精神伊甸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