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
——致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23届研究生
三年前,丹桂飘香时候,大家邂逅在美术学院,岁月如白驹过隙,来不及把握,已成为记忆的碎片;可贺的是,经过三年的紧张学习,各自充实了自己,提高了自己,也收获了自己。正如苏格拉底所说:我与世界相遇,我自与世界相识,我自不辱使命,使我与众生相聚。在即将毕业之际,大家将毕业创作作品奉献给自己,同时也奉献给同学、导师、亲人和朋友。
邂逅是一种缘。在美术学院,我们有许多邂逅。
在美院,你邂逅了同学。大家从相遇到相识,从相处到相知,共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分享快乐,见证成长。
在美院,你邂逅了导师。他立德树人,并以丰富的人生经验、渊博的专业知识以及高妙的创作技艺对你启迪、浇灌与教诲,三年情深,导师成了舐犊的亲人,师生之间也成了忘年的朋友。
在美院,你邂逅了经典。师大校园景色宜人,人文底蕴醇厚,陶冶了你的心灵。在课堂里,你领悟了中外大师的非凡,邂逅了历代作品的经典,如今要展示的作品就是与经典对话后的呈现。
……
最主要的,在美院,你见证了自己的成长。三年的研究生学习,你用心审视自我,逐步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同时也不断丰富自我,升华自我。特别是在三年的研究生学习生活中,大家不负青春韶华,不断超越自我,并在成长历练中发现了自己的美好。
人潮如海,太多的偶遇只是擦肩而过。因此,我们更有理由感谢这三年的邂逅,它带来了我们三年的师生情和同窗谊。
让我们与艺术永远邂逅,成就各自美丽的人生!
国画
01 惠剑教授工作室作品
作品名称:《月光曲》
作品类别:纸本设色 工笔人物
作品尺寸:180cm×190cm
创作思路:此作品以芭蕾舞团为创作灵感,整体以暗紫色与灰黄色为主色调,力求在画面中表现静谧的夜与玫瑰般的少女相组合,通过对舞者造型的把握,强调了戏剧性与形式美,呈现出19世纪黄金时期欧洲“浪漫芭蕾”的时代气息之感。
作品名称:《光遇》
作品类别:纸本设色 工笔人物
作品尺寸:170cm×120cm
创作思路:此作品以梦境为灵感,在月夜中漫步的少女与漂浮的金色水母若即若离,实现梦境与现实相融合的效果。
个人简介
姓名:王建筱
方向:中国画
导师:惠剑教授
作品名称:《训练日的正午阳光》
作品类别:中国画
作品尺寸:167cm×220cm
创作思路:画面描绘国家水域救援大队场景,表达对消防救援人员的敬佩之情 。
作品名称:《幸福公园》
作品类别:中国画
作品尺寸:170cm×220cm
创作思路:画面描绘一群孩童在公园门口玩耍遥控飞机的场面,童真的孩子,洋溢着幸福的味道。
个人简介
姓名:王茜
方向:中国画
导师:惠剑教授
作品名称:《和平守望》
作品类别:中国画
作品尺寸:170cm×220cm
创作思路:该作品刻画了白鸽伫立在墙上,表现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与期盼。
作品名称:《守望》
作品类别:中国画
作品尺寸:149cm×189cm
创作思路:作品主要表现了水稻之景,旨在表现朦胧虚幻之感。
个人简介
姓名:王奕舒
方向:中国画
导师:惠剑教授
作品名称:《定格》
作品类别:中国画
作品尺寸:170cm×180cm
创作思路:作品将中国传统纹样融入其中,画面依旧对人物进行变形处理,使其更加活灵活现,此幅寓意着将美好生活的瞬间定格下来,同时展示出当代青年的自信美丽。
作品名称:《自拍》
作品类别:中国画
作品尺寸:180cm×120cm
创作思路:作品表现出女生们对镜自拍的生活场景,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画面多处运用传统图案彰显文化魅力。
个人简介
姓名:周容伊
方向:中国画
导师:惠剑教授
02 毕继民教授工作室作品
作品名称:《漫漫新征程》
作品类别:纸本水墨
作品尺寸:180cm×146cm
创作思路:《漫漫新征程》是以陕北延安革命遗址为创作的主要内容,在笔墨表达上为了更为契合陕北窑洞的特性,画面多以中锋用笔,刻画出陕北窑洞民居的外形轮廓,并用干笔皴擦出其本身自然粗糙斑驳的肌理,近处的枯树寒林和远处的黄土高原笔者用淡墨皴擦使画面更为生动,让观者感受到陕北地区的淳朴与浑厚。表现出了陕北地区的辽阔雄壮、宽博宏大的场景。
作品名称:《雪染黄土瑶台静》
作品类别:纸本水墨
作品尺寸:200cm×190cm
创作思路:作品《雪染黄土瑶台静》取材于陕北黄土高原,村落四周被黄土塬所包围,黄土人民与自然和谐共生,这就体现了中国哲学思想“天人合一”的精神。整幅画面安静祥和意境深远。画面中融入了陕北地域性的元素,将黄土高原独有的窑洞建筑融入到画面中,既能点明作品主旨精神同时也营造了画面审美意境。
个人简介
姓名:代晓辉
方向:中国画
导师:毕继民教授
作品名称:《心澄意净明》
作品类别:纸本水墨
作品尺寸:248cm×180cm
创作思路:西藏湛蓝的天空与湖水以大块面积的蓝色让人久久难以忘怀,昏暗的天空,混沌苍茫的山体横贯在整幅画的大部分面积,唯独山脚下的一片湛蓝色湖水让人获然开朗。这正像是藏族人民深处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内心却依然守有一方清泉,善良真诚地对待着一切。塔寺就像是人们在乱世生活中所追求的精神家园,希望内心也能如塔寺这般,以平静的心态看透一,寻求自己的那一方清净圣地。
作品名称:《傲雪当空坐》
作品类别:纸本水墨
作品尺寸:180cm×97cm
创作思路:中国画讲究黑白相生,是中国画独特的艺术语言,也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在创作中往往用最精简的笔墨,或是空白,或是一团黑,去表现客观物象的存在,在黑与白的交互中给观者无数想象空间。浓郁的黑在画面中营造一股深邃、神秘、荒寒的氛围,致使隆起的雪山显得圣洁冷峻而又庄严。
个人简介
姓名:李笑笑
方向:中国画
导师:毕继民教授
作品名称:《苍茫玉龙归云天》
作品类别:纸本水墨
作品尺寸:200cm×200cm
创作思路:玉龙雪山高大巍峨,圣洁冷艳,笔者想取雪山山高谷深,纵横开阔的大气象,遂采用奇险式构图,拉大高度差,表现出高深的视觉效果。使观者眺望玉龙雪山也能感受到一股高瞻远瞩、雄阔壮美的浩然正气和天地悠远苍茫之感。
作品名称:《滇云之境》
作品类别:纸本水墨
作品尺寸:200cm×200cm
创作思路:此作品旨在呈现大地之雪,体现雪山的身躯,营造“隐隐半壁,高潜入冥”、“高山仰止”的氛围感。所以在造型设计以及势的取向中,让一座巍峨的雪山占大半个画幅,呈稳固的三角;与此山底加入一条形式感的河流,高耸的山,低浅的水,营造进入进出的深远感。使观者感受到远眺的激动、仰望的震撼、凝视的平静。
个人简介
姓名:刘晓
方向:中国画
导师:毕继民教授
03 高金龙教授工作室作品
作品名称:《汉王泉镇》
作品类别:山水画
作品尺寸:120cm×130cm
创作思路:作品描绘了汉王镇的乡村景色,散落的村屋,远处的小山丘,颇有“悠然见南山”之意。生活中处处都是美,挖掘出身边忽视的美。通过对汉王镇的描绘刻画,表达出画者对于自然乡村的热爱之情。
作品名称:《山情》
作品类别:山水画
作品尺寸:180cm×190cm
创作思路:作品以张家界山景为创作素材,画面采用分割组成的形式,表现其独特的山石风貌,感受自然,表现自然。通过对张家界山的描绘刻画,表达出画者对于张家界自然景色的热爱之情。
个人简介
姓名:蒋雨翔
方向:中国画
导师:高金龙教授
作品名称:《蕉林游逸图》
作品类别:中国画
作品尺寸:200cm×120cm
创作思路:《蕉林游逸图》描绘了芭蕉的新叶与枯叶的姿态,意在展现芭蕉新叶与老叶一同存在的生长属性,体现了芭蕉即使枯萎也要继续向上生长的顽强精神,进一步突出其文化底蕴与品格特征。
作品名称:《种得满园碧玉蕉》
作品类别:中国画
作品尺寸:200cm×160cm
创作思路:江南院景中总是将芭蕉与青瓦白墙组合在一起,构成了温婉、柔丽之景,派生出一番立体美感。画面描绘刚开始生长的芭蕉,未经历下端芭蕉枯萎的过程,意在展现年少的青春活力。
个人简介
姓名:蒋云
方向:中国画
导师:高金龙教授
作品名称:《芦苇丛》
作品类别:中国画
作品尺寸:180cm×97cm
创作思路:画中表现禽鸟漫步茂密芦苇丛的乡野情景,选取数枝折枝芦苇组合,通过芦苇叶的前后交错、疏密交叠,将枝干掩映在叶间,使其成为繁密的一部分不单独凸显,但整体画面仍显现折枝特征,突破了传统折枝式构图将枝干走势表现明确的特点,背景布置上主观运用竖式繁茂交错生长的芦苇铺满,感受大片芦苇的宏伟壮观之势,整体表现通景式繁密构图,体现自然生趣。
作品名称:《秋林野趣》
作品类别:中国画
作品尺寸:180cm×165cm
创作思路:描绘禽鸟在初秋芦苇丛林、荷塘以及乡间田野中悠然闲适的情景,运用通景式、几何式、边角式繁密构图特点置陈布势,两边密集中间疏松,并运用点染法塑造物象间的密集关系;整体灰紫设色,统一且均衡了繁密画面的色调表现,并予人初秋清晨雾霭朦胧的意境呈现,充分表达作品的“灵性美”。
个人简介
姓名:李丹
方向:中国画
导师:高金龙教授
04 蔡芝竖副教授工作室作品
作品名称:《络却之境》系列
作品类别:综合材料
作品尺寸:135cm×180cm
创作思路:“络却”是人体头部穴位,气血由此汇入,精神于此混聚。在时空的山水拓扑中,把握住时代的创作命脉,才能让山水精神散发新的活力。系列作品内容为作者脑海中的印象,取景于舟山、漳州、徐州、温州等地。
个人简介
姓名:张鹤松
方向:中国画
导师:蔡芝竖副教授
作品名称:《沙洲》
作品类别:中国画(工笔山水)
作品尺寸:200cm×200cm
创作思路:《沙洲》旨在致敬莫高窟112窟壁画山水。画面中的山水元素有中唐时期壁画山水风格,山石呈尖锐角状,以不同形态的多边形几何形显现,有“状石则务于雕透,如冰渐斧刃”之感。色彩选取112窟壁画山水中石绿、石青、赭石等色,以平涂的手法层层罩染山崖增加山石的厚重感,山崖结构转折部分以淡墨加颜色皴擦出肌理效果,增强其丰富性。作品根植传统文化的血液,以不同的时代背景、地域风景、材料媒介再现112窟壁画山水元素的灿烂装饰性语言。
作品名称:《争渡》
作品类别:中国画(工笔山水)
作品尺寸:200cm×150cm
创作思路:《争渡》描绘了空寂的乡村、田野与山林,疫情当下,人民的生活也显得愈发寂寥,青绿色调营造出凄清的氛围。穿插于画面间的几艘红色小船州渡四方,暗指红船精神的传递,它承载着人们的信仰,赋予人民百折不挠与病毒抗争的精神,给予人民更坚定理想的勇气,坚信在党的带领下必定能战胜疫情,再创美好家园。
个人简介
姓名:陈海粟
方向:中国画
导师:蔡芝竖副教授
作品名称:《城市建设》
作品类别:中国画
作品尺寸:185cm×130cm
创作思路:城市建设的根基在民心,这是城市最深的厚度。“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民心相向,城市和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激发共同前行的信心与力量。
作品名称:《城市印迹》
作品类别:中国画
作品尺寸:160cm×200cm
创作思路: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个人简介
姓名:彭彦
方向:中国画
导师:蔡芝竖副教授
作品名称:《运河新气象·一》
作品类别:中国画
作品尺寸:150×150cm
创作思路:本作品采用九宫格的形式,将运河两岸九个小景呈现于画面中,以柔和的蓝色、绿色为主色调,旨在突出“生态和谐”、“可持续发展”等理念。作品绘写运河两岸绿意盎然、春风又绿的新气象,赞颂美好和谐的自然生态。
个人简介
姓名:承千艺
方向:中国画研究
导师:蔡芝竖副教授
05 李艺华副教授工作室作品
作品名称:《暗香疏影》
作品类别:中国画
作品尺寸:140cm×180cm
创作思路:作品利用古陶和玻璃器皿产生新旧对比,这种反差感让观者欣赏古今变化。作品团块式构图让画面重构物象形成装饰感。
作品名称:《幕月蝶吟》
作品类别:中国画
作品尺寸:150cm×180cm
创作思路:作品采用绢本绘制,有一种梦幻感,太湖石,蝴蝶,蕾丝,月球等元素的运用营造一种梦境。
个人简介
姓名:陈雅芝
方向:中国画
导师:李艺华副教授
作品名称:《将军》
作品类别:中国画(工笔人物)
作品尺寸:210cm×180cm
创作思路:本作品描绘的是老者围坐下期博弈的画面。老者神情严肃,眉毛微皱,仿佛在思考如何从死局中博得一线生机。同时画面中添加了一些充满生趣的事物,比如电瓶车篓子里的水果,老者身边的小书包......不禁让人联想是否是刚去集市买完水果又或者去接孙女放学的老者被这样一盘棋局所吸引而驻足围观,给画面增添了些许故事性。本人想通过画作中对这种老年生活的惬意的刻画以小见大,反映出国泰民安,人民生活富足。
作品名称:《环卫工》
作品类别:中国画(工笔人物)
作品尺寸:210cm×180cm
创作思路:本画作是对于日常生活中身处平凡却依然在底层发光发热的环卫工人的刻画,画面中四位环卫工刚完成工作,在一旁聊天喝水歇息的画面,对于他们来说环卫工具就是他们战场上的武器,他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重复着看似平凡,却伟大的事情,为城市的环境卫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个人简介
姓名:赵海波
方向:中国画
导师:李艺华副教授
06 张勤副教授工作室作品
作品名称:《南风 · 重生》
作品类别:中国画
作品尺寸:130cm×160cm
创作思路:该创作以校美院一角的芭蕉为创作题材,希望肌理的制作性和变化性记录下芭蕉在生长过程中的各个状态。
作品名称:《南风 · 泠然》
作品类别:中国画
作品尺寸:150cm×150cm
创作思路:该创作以校园一角的菖蒲为创作题材,希望通过肌理的效果营造出岁月静好的初晨之景。
个人简介
姓名:陆鹏英
方向:中国画
导师:张勤副教授
作品名称:《眷恋·绽放》
作品类别:工笔花鸟画
作品尺寸:68cm×138cm
创作思路:以芙蓉为创作对象,运用色彩的主观性与象征性,突破固有色,展现了温室的花朵突破紧固, 直面寒冷,展现其不屈不挠的顽强斗争精神。
作品名称:《眷恋·凝想》
作品类别:工笔花鸟画
作品尺寸:68cm×138cm
创作思路:以鸢尾为创作对象,借助多面体的形式,运用蓝色的理性象征体现一种冷静、沉着的思维。通过镜面的色彩凸显本质特征,鸢尾清冷幽远气质与高洁的性格呈现在镜面之中。以科学的方式、理性的思维归纳,代表了一种认知的美。
个人简介
姓名:鹿倩
方向:中国画
导师:张勤副教授